找到相关内容10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索达吉堪布著:佛教科学论(一)

    佛法相通,况佛法有其最深奥、广大处,最真实适用处,决非现世一切学术宗教所可企及。’而那些科学无法涉及的方面有:纷繁复杂的因果关系,甚深的空性,远离言思的胜观,以及牵涉到心性奥秘的五道十地等等。  正如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5041037.html
  • 知礼《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》研究(四)

    正报庄严,先像想,后真身,且先主而后伴;末三观(第十四至第十六)则是观明三辈往生,先上辈、次中辈、后下辈。其所以立观往生之由,乃为增进观行,或使位在中下者,进修胜观,登于上品;或使前观依正成就,已证八...三观明三辈九品往生。何以立此后三观?知礼认为其用意不外有二:一者、对前观佛菩萨胜相不成,舍胜观劣,而就第十三杂想观观丈六劣应身之一类众生,因位在中下之品,故令识达三辈九品之相,使进修胜观,而登上品;...

    吴聪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5842743.html
  • 科学论(一)

    相通,况佛法有其最深奥、广大处,最真实适用处,决非现世一切学术宗教所可企及。”而那些科学无法涉及的方面有:纷繁复杂的因果关系,甚深的空性,远离言思的胜观,以及牵涉到心性奥秘的五道十地等等。  正如上所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34042935.html
  • 密宗灌顶论(上)

    空不二、味空不二、莲外之触空不二,至能于极贪境上,仍可保持初灌生起次第之定力与胜观,及二灌中之气脉拙火,真大力用,然后可实行莲内乐空不二;于降、提、持、散诸法,极其娴熟,然后方能于明点悬住杵顶时,亲见...

    陈健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2344018.html
  • 任继愈《中国佛教史》(11)

    “凡天下人迹所到,精兰胜观,栋字相望”。两宋以来逐渐稳定、衰退的佛教,又有了新的高涨。据至元二十八年(1291)宣政院统计,当时境内有寺4万2千余所,僧尼21300余人,加上伪滥僧尼,至元代中叶,总数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3247050.html
  • 中国历史上的宗教(2)

    元代帝王对佛教的崇信,主要是修功德、作佛事,如念经、祈祷、印经、斋僧、受戒等事项,并在全国大兴佛寺,“凡天下人迹所到,精蓝、胜观、栋宇相望”(《元史.释老传》)。至元二十八年(一二九一),有佛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3051697.html
  • 生死学《梦幻生死》

      ◎七佛开悟偈:  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毗婆尸(Vipasyin,胜观,种种见)佛偈曰:  “身从无相中受生 犹如幻出诸形像 幻人心识本来无 罪福皆空无所住”  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尸...

    王武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5452089.html
  • 北平法源寺沿革考(3)

    禅心不动如秋水。未许缁尘一点侵。枯坐蒲团数十春。谁知我相本非真。前身争道是明月。更与梅花作后身。时光绪癸未清和月。李鸿藻题。绳床梵夹十年功。坚佛居然古德风。他日传衣编语录。要标苦行胜观空。潘祖荫题。旃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5752862.html
  • 缘起赞 [佛] 上

    在定中细细观察无我境,方能使我执压伏。由此深入生起空性中道胜观,刚入见道位。但历劫我执习气之强固,本来远胜解空力量,见道以后,微细我执犹时萌起,须用修道位法下断修刁,乃能使我执深根完全披除。譬如北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0654309.html
  • 杰仁波切著:新觉醒(1)

    菩萨乘)之中,声闻乘的主要精神是不伤害他人,以止定与胜观为其基础,声闻乘摒除暴力,不伤害任何众生;因此悲心可说为声闻乘教法的核心。  以菩萨乘而言,主要精髓是去服务他人,帮助他人,悲心的修练更为成熟。...与无色定,在智慧方面也根据小乘观点开示了四谛的胜观。在大乘方面,则教授诸如抑制恶行等戒律,如虚空藏或健行定等禅定开示,以有可以了知最终实相,超越一切所想的无上智慧等。由此可知,经藏的范围一并涵盖了大乘...

    杰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759029.html